画家爱新觉罗·溥光作品天才少年与《千里江山图》
亭桥千里江山图局部
九曲盘旋千里江山图局部
跨江大桥千里江山图局部
高山之巅千里江山图局部 ◆曾孜荣 唐代兴起的青绿山水,在宋代比不上水墨山水那么流行,但由于石青石绿,它属于矿物质原料,色泽鲜艳,青绿山水画也就灿烂、明艳、豪华、富丽,仍然受到了宫廷贵族的追捧。 尤其,到了宋徽宗时期,他格外爱好绘画。在宋徽宗的支持下,北宋的绘画艺术空前活跃,还出现了一幅名垂千古的、青绿山水的扛鼎之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高51.5厘米、长1191.5厘米;比起高25厘米、长529厘米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一倍多,都说江山如画,那这画就应该是《千里江山图》了,有崇山峻岭、江河浩淼、鱼村寺观、园林山庄、桥梁水墨。或者散落江边,或者点缀山庄,与山川湖泊互相辉映,好一幅理想中的完美江山。 可居可游,可游可居,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千里江山图》的场景也都有道路相通,就好像游戏地图一样。我们沿着王希孟的小路穿行画中,来一番画中之游吧! 刚进入场景,是一段人迹稀少的山谷,深远宁静。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两个白衣隐士正在水榭上观景赋诗。这样气势恢宏的长卷,在细节上也画得十分精彩。人物小如蚂蚁,却动态鲜明。山头上空的群鸟,若不细看,几乎察觉不出。只轻轻一点,即有翱翔的动势。 各段相对独立的山水,由各种小桥和水面巧妙地连成一体。要想通往下一个场景,就要走过近景这座古朴的小桥了,狭窄的桥面仅容一人一驴通过,这是最常出现于山林或乡村中的简支梁虹桥。可以留意一下,这一路上会经过多少座桥,见识一下北宋各式各样的桥梁。 再往前走几步,是一座小型亭桥,亭桥就是亭和桥的组合。小桥面上建四坡顶的小亭子,有浓郁的园林建筑色彩,若在这里观景,江边杨柳依依,颇富有江南水乡情致,会忍不住贪婪地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接着向前,就被江水拦住去路,不如改搭渔家的便船吧。大江旷远,水天浩渺,远处低矮的坡丘层峦起伏。这里运用的,正是郭熙总结的“三远法”中的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登岸后,房屋聚集,热闹很多,沿着悬崖上的栈道,九曲盘旋通向半山腰的庭院。站在山腰这片平台远眺,只见崇山峻岭十分密集,远处的高山只有淡淡青色的影子,用山峰重叠拉大空间距离。这是郭熙提到的深远法,“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回到山脚,眼前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桥面自两端向中央逐渐升高,中间建十字形桥亭。亭下近水面处加建一层,贴近水面,适合夏日纳凉赏景。下层有楼梯与上层相通,使中央桥亭成为一座二层楼阁。亭内场地开阔,视野良好,是供游人赏景宴饮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