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语录q秀文笔回到宋朝当皇帝:回顾乾隆是如何带领清朝走向凉凉的?

发稿时间:2018-07-06 17:20:30 来源:财经界综合

编者按:乾隆55年,在乾隆自己看来,是盛世顶峰;在尹壮图看来,已经是乱世的开始;用今天的历史眼光看来,这实际是清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十一月,刚刚隆重庆祝完八十寿辰的乾隆皇帝,意外地收到了内阁学士尹壮图的一道奏折,直指和珅首倡的“议罪银制度”的弊端,认为这个制度和地方财政亏空不无关系,容易滋生地方腐败习气。

在接下来的奏折里,尹壮图结合自己的回乡所见,断言整个帝国已经从上到下烂透了。这个断言无疑狠狠地打脸了乾隆自诩的盛世,这让一向自负而好面子的老皇帝断难接受,他不仅向地方督抚们公开了尹壮图的折子,还公开和尹壮图进行了一场究竟是盛世还是乱世的赌博。

壹:大臣的折子

尹壮图生于1738年,云南蒙自人,1766年考中进士,1774年入阁任内阁学士。上折子的时候,他已经52岁,兼礼部侍郎,如果没有皇帝的特别恩遇,他的官运应该到此为止了。

1788年,尹壮图的父亲尹松林去世,尹壮图守制回云南丁忧。久居京朝,一日回乡,往返数千里之间,尹壮图看到了很多他以前没有看到的真实面貌,这个见闻,和帝国上下宣扬的盛世境况似乎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议罪银制度,已经成了帝国腐败的根本原因。出于责任感和正义感,尹壮图回京后,当即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建议皇帝“将罚银之例,永远停止”。

死要面子的乾隆皇帝,是如何带领清朝走向凉凉的?

在乾隆45年,面对国库日益亏空的情况,乾隆的宠臣和珅提出了在清朝历史中十分著名的议罪银制度。

这个议罪银制度,是善于揣摩乾隆心思的和珅想出来的一项以钱顶罪的制度,即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制度的设立,是经老皇帝默许并赞成了的,目的在于填补老皇帝多次下江南造成的财政亏空,同时,满足乾隆近于奢靡的个人开支。乾隆认为,你尹壮图是个明白人,作为自己的秘书班子成员,算是身边人,理应理解主子的这点苦衷,不仅不要在私下里评议这个做法的优劣,更不应该主动跳出来说这个事。现在居然要喊停这个制度,直接关了自己这个小金库,乾隆内心里是很不爽的。

在晓瑜地方督抚的诏书里,乾隆为议罪银制度作出了如下辩解:朕权衡情罪,一秉至公。或重或轻,惟视其人之自取,并非封疆大吏,身获罪愆,概得以罚钱幸免。这等于是对尹壮图折子中所谓“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的直接回击。随后,乾隆皇帝更严厉地要求尹壮图拿出证据,“指实参奏”。

不知进退的尹壮图随后以自己丁忧回乡所闻见为例,说“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如果皇帝您不相信,可以“简派满洲大臣同往各省察望”。这道补充的折子彻底激怒了乾隆,因为这关乎到对自己施政55年的评价,他不容许任何人否认自己营造起来的盛世景象,他决意狠狠地还击尹壮图,为自己争回十全老人的面子。

死要面子的乾隆皇帝,是如何带领清朝走向凉凉的?

晚年的乾隆早已陶醉在自我美化的怪圈里,再也听不进忠言,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奏议将尹壮图拟斩。纪晓岚与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为同年进士,因这层关系,纪晓岚为尹壮图求情,乾隆却勃然大怒,而后评价他:“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贰:皇帝的面子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我们得以看到乾隆对尹壮图第二道折子的痛批,在这篇长篇诏书里,乾隆举了很多自己治国用人的成功例子,以说明尹壮图不过是“徒以道路见闻,漫形奏牍”,因为折子里并没有指实一人一事,因此不过是“空言支饰”。随后,他还对尹壮图搞起了人身攻击:内而不能升用侍郎,外而不能简派学政,至尚书督抚之任,更难梦想。因此,这次上折子,不过是“欲藉此奏见长,或幸录用,又可假盘查为名,沿途吓诈……可以名利兼收”。

对于尹壮图第二道折子中所谓的“商民半皆蹙额兴叹”之语,乾隆更举例说,自己御极55年,“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普免各省漕粮二次,为数何啻万万,偶遇水旱偏灾,不惜千百万努金补助抚恤,赈贷兼施……小民等具有天良,方将感戴之不暇,何至蹙额兴叹,相聚怨咨。”因此,乾隆认为,你尹壮图不能以点带面,以局部推断整体,从而彻底否定我的盛世宏图。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