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汉能李河君为何总被过度解读?

发稿时间:2016-05-24 14:41:57 来源:财经界

5月20日晚,汉能薄膜发电发出公告:李河君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21日一大早,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有的标题是《前首富陨落,李河君辞任董事局主席》《汉能停牌一周年,李河君辞职》《李河君辞任,个人身家大起底》。

一位在汉能的朋友给有度媒体打来电话:“李河君主席辞去汉能薄膜发电的董事局主席职务,但他还担任汉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呀,辞任是为更好的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让两家公司关系更明晰,为什么有的媒体却胡思乱想到李河君个人出问题了?”

2013年,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7000万年薪遭到网上一片谩骂。平安公司负责品牌的朋友也问笔者:“马总现在已经把年薪降到了只拿1块钱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在骂他?”他说,每天心情最复杂的时候就是给马明哲递媒体监测报告,全是“骂”声,马明哲读着这些内容,脸上很不好看。

被骂总是不舒服的。有的企业家为了不被“骂”想出简单的办法,他们考虑对媒体进行投资,媒体市场化之后,有许多媒体的背后都有产业资本。

记者在“骂”字之上打了一个引号。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他们往往把新闻分为两类,一类叫正面报道,一类叫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就是被“骂”。笔者通常跟企业说,你们所谓的“负面报道”就是你们不希望看到的报道,这是站在你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待的。但是,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客观报道”,而不分什么正面和负面。对于媒体来说,他们必须要有质疑的精神、详细的调查、逻辑严谨的分析,从而尽可能地接近“事实的真相”。

按照一个事物的两面来想问题,消除误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叫《中国移动为何总被骂》,里面写道中国移动有一段时间领导认为“不做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结果导致中国移动被骂得狗血喷头。对于“不做解释”,老百姓的理解是,你傲慢和没有诚意。

同样,做水电出身的李河君也因不懂媒体,从而做出了类似的“不做解释”的选择。2015年5月20号,他领导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被几个国际对冲基金做空(据《福布斯》报道)一日暴跌47%,蒸发千亿港币。这一事件搞得李河君有点懵,直到9月汉能司庆,他才在内部发言。媒体对此报道,用的标题直接就是《李河君沉默四月首发声》,沉默的代价就是李河君被架在火上烤。李河君后来对此坦言:“过去一直在山里做水电,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媒体打交道,毫无经验。”

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媒体因为也是由人来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掺入个人的情感和偏见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有时让被报道的对象、涉及到的人感到被曲解,产生心理不适。

因此,笔者认为和媒体积极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汉能与公众之间断档了4个月,可以说断成了一个太深的沟壑。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