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激素不仅会影响代谢变化,还会对男性生命历程中的免疫反应造成重要影响。按照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史蒂芬·斯蒂夫斯登斯(Stephen Stearns)的观点——“男子汉气概使你寿命不及女性。” 的确,男性在抵抗疾病感染方面,通常比女性更不堪一击,这种差异性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也许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触感染源,或者因为男性在抵抗传染病时处于化学劣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一假设。睾酮抑制免疫功能,而女性体内最主要的雌激素——雌二醇却能提高免疫反应。然而,雌二醇也会增加女性自身免疫疾病风险,虽然它有助于生殖,但像睾酮一样,体内过量还是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野生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种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睾酮激素会损害免疫功能,并且加剧传染病的侵害,甚至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不清楚人体睾酮是否具有类似的作用,但对于生活在高感染风险地区的男性收集测试数据,结果证实具有类似的趋势。2005年,研究人员在洪都拉斯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未感染疟疾的男性群体相比,患有疟疾的男性睾酮激素水平较低,当被感染的男性接受治疗时,睾酮激素会恢复至未感染男性群体的水平。 疾病感染并不是男性唯一需要担心的,睾酮激素和其它激素也与更大的癌症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涉及前腺癌,例如:睾酮激素水平较高的人群更容易患前列腺癌。 “正如一位生态学家所描述的,雄性北澳袋鼬是交配至死的。” 那么为什么男性要承受睾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呢?如果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那就是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回报应当远大于雌性个体。交配机会是制约男性适应度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一位男性一年内与100位女性进行交配,那么他们有可能获得100个,甚至更多的后代。可是女性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哺乳动物、其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社会中,“一夫多妻制”普遍存在证明了男性和女性在适应度限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女性可以通过寻找更多交配机会提高她们自身的适应度,而不是通过养育更多的后代。从本质上讲,雄性哺乳动物更愿意使用睾酮等高能耗激素投入到代谢代价更高的行为,因为这可以显著提高他们自身的适应度。 对于生活在几百万年前更新世时期的原始人类而言,以上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现今的男性而言,这种解释依旧成立吗?有可能,虽然人类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但是人类还是很难完全脱离自然选择,例如:性状差异、性状遗传以及繁殖成功率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男性无法进化形成其它的生殖策略,男性除了倾向于冒险行为,以及展现高耗能、缩短寿命的身体特征,他们还进化形成另一种生殖努力形式——“父本投入(paternal investment)”,有时该现象也偶尔出现在灵长目动物。为了促进“父本投入”演化,男性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陪伴后代身边,冒险行为和高耗能组织退居二线,这样男性才能保持更健康的身体状况,甚至可能适当地延长自己的寿命。这意味着成为父亲之后,照料后代使得自己体内睾酮水平下降,体重也会增加,但是这种“父本投入”方式对健康非常有益。 进化生物学教授布里毕斯卡斯指出,我对自然选择论是否适用于男性或者人类而感到质疑。基于过去的人类进化史,我们也许仍需忍受较短的寿命和糟糕的健康状况,但是进化的本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从本质上讲,人类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支持可塑性的生理学可能是我们人类进化出定义标志性特征的原因:庞大、高耗能大脑、较长寿命、童年时间延长、需要更多时间养育后代。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全球会有70多亿人口,但事实上这些现象背后都是生殖适应度的有力支持,男性进化形成了“父本行为(paternal care)”,这可能是一种新颖的生殖策略,帮助他们在进化之路上获得成功。但这并不能完全改变他们仍需要睾酮激素进行繁殖的事实,但同时他们不太可能放弃与生命和健康相关的损耗,但话虽如此,作为人类还是比北澳袋鼬更好,尽管人类进化是一条地狱之路,我们还是要坚持地走下去。(叶倾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