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广东石油:将“国企基因”作为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2)

发稿时间:2019-01-24 16:21:03 来源:财经界综合

王征苑把这称为“树立‘大人才’理念”,也就是说培养、选拔人才不光是人事部的事,在“一岗双责”理念的作用下,各级领导班子都具有年轻干部和人才培养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才。”李象金说。对于管理和技术人才,党支部都会帮助他们制定晋升目标,倒逼他们。“比如有学历要求,那我们会帮助他们找学校,调剂时间,包括报销配套的书报费等。这样形成全员上进学习的氛围,让员工有更多的上升机会。”

目前,公司制定了《广东石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办法》,帮助员工开展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根据员工本人意愿、特长、专业及企业战略发展和组织机构调整等,指引员工科学、动态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明确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序列职位晋升和横向贯通的条件及程序,符合资格和年限等标准的,均可在本职位序列中纵向晋升或跨序列转聘流动和晋升。

另外,完善“大人才”成长通道建设,除了管理人才外,适合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干部也可以通过职称申报、专家聘任的方式,发挥所长,实现理想。

“2017和2018两年职称申报人数同比分别增加了50%、48%,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大起来,大大提升了整个干部人才队伍素质。”王征苑说。

2017年,广东石油分公司员工杨应标自主研发的《三头分线器与油水分离桶排空方法》和《尾气处理液加注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这两项发明为公司创效近600万元。

近年来,广东石油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科技强企步伐,除出台一系列制度,鼓励经营一线的员工开展小发明、小技改外,成立了8个技师工作站,将一批熟悉一线经营、设备、队伍管理的员工吸收到技师站来,既培养了技能人才队伍又为公司创新创效。

“人才创效强企,人人有望成才。”这是广东石油一直向员工灌输的理念。

2017年初,广东石油出台了“1+7”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精心设计人才成长路径,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径向员工展示管理、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建立员工任职资格模型,打通员工晋升渠道,定制员工成长阶梯,搭建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平台;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建立专家人才库,打造技师工作站、开发劳模工作室,推广加油站“五项技能”培训、油库“六项技能”培训。

人人可成才的前景,似乎并不遥远。

4.png

输出正能量

“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挺大的。”工作4年的吴永俊是个沉稳的年轻人,在经管处负责成品油外采。

他没想到,这份工作正改变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由于工作需要,吴永俊每天除关注国际油价等专业知识外,还要关注时政、世界局势、宏观经济。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

“外采的每一吨油,说小一点会影响公司的效益,要对全省员工负责;往大了说,中国石化等国企承担着我国能源的保供工作,责任真的不小。”

和年轻人中流行的“丧”比起来,吴永俊不愤青、不偏激、不颓废,实在是太正能量。

心怀“天下”,在广东石油大有人在。他们挂在嘴边的是保供、效益、责任这些字眼。国企传承下来的那种勇担当、讲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广东石油人身上不难发现。

14年换了8岗,岗岗出佳绩。这是韶关分公司南雄始兴经管部党支部书记叶海斌的真实写照。从机关到基层,又从基层回到机关,叶海斌一直在寻找着自己贡献企业的发力点,“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在做珠玑巷加油站站长的那段日子里,叶海斌并没有把自己简单定位成一个油站的管理者,而是奋力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他创新性提出打造“安全服务区”,向过夜的货车司机许诺“油被盗,我赔偿”,吸引了大批客户进站加油,硬是将珠玑巷加油站打造成为10万吨的京珠高速油站航母,成为广东石油销量规模最大的油站。

正能量来自员工个人对事业的追求,源于油站的“家文化”建设。在大良加油站,员工下班了以后,可以走进EAP心灵驿站听音乐,接受专业心灵导师的辅导,也可以到技师工作站,参与技师们的课题攻关,还可以徜徉在企业历史长廊中,在特色图书馆里阅读,在VR体验馆里玩游戏放松一把。“在基层,有温度的家文化建设,才更有生命力。”李象金表示。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