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崛起在汉武帝国为“帝国史学”披上一件新装

发稿时间:2018-05-21 14:40:07 来源:财经界综合


崛起在汉武帝国为“帝国史学”披上一件新装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绝大部分民族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生活在帝国的统治之下。帝国作为一种统治形式,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近年来,对于帝国的研究悄然勃兴。美国历史学家简·伯班克与弗雷德里克·库珀的《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一书便是这一研究潮流中的突出成果。该书全面地梳理了自秦汉——罗马至20世纪去殖民化时期结束的世界各主要帝国兴衰史,甫一出版,便引起巨大反响,并且斩获2011年美国世界史协会图书奖。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专注于中华帝国晚期研究的著名汉学家彭慕兰称之为“这是我所能想到的阐述帝国与民族关系的一部上乘之作”。

  统治的逻辑在于“差异政治”

  帝国越是幅员辽阔,就越能看到离心力量的存在,因此,“绝对化”——“大一统”——“同质化”——“垂直统治”似乎是帝国治理的唯一选择

  近年来,“帝国”、“霸权”和“实力”等词汇在国际语汇中已经完成华丽转身,不再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血与火”或“刀与剑”的代名词。而政治家们也不再羞于谈论或承认帝国,甚至将帝国作为追求目标,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在2005年的“瓦尔代论坛”接连向在场的各国学者发问:“何谓帝国?”“怎样才能成为帝国?”“俄罗斯是帝国吗?”

  “帝国学”(Empire Studies)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缘于政治学,延续至国际关系学,并进而大举渗透历史学界。“帝国”视野下的史学研究,不仅涉及罗马、埃及、印度、蒙古等古典帝国,也关涉荷兰、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俄国等近现代帝国,以及自称“合众国”的“特殊帝国”——美国;不仅涉及实体帝国历史研究,也触及帝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

  在众多关于“帝国史”的高头大章中,由美国学者简·伯班克和弗雷德里克·库珀合著的《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不仅荣获2011年美国世界历史协会图书奖,并且少见地受到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专注于中华帝国晚期研究的著名汉学家彭慕兰的喝彩,彭慕兰将其称之为“这是我所能想到的阐述帝国与民族关系的一部上乘之作”。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赫尔弗里德·明克勒以研究政治思想史和帝国史理论著称,他在2005年出版的《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是近年来帝国史学的佳作。他认为“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即是“帝国统治的类型、帝国扩张和巩固方式以及帝国借以形成的手段”。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实力”,即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意识形态实力。明克勒认为,“哪种实力类型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决定着我们面对哪种帝国建立的类型,而且还可以让我们推论出因帝国的建立而受影响的人——居住在中心的人、居住在边缘的人以及居住在外围的人——对帝国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感觉和感受。

  赫尔弗里德·明克勒的著作关注帝国边疆和边缘群体对统治一个辽阔帝国的制约思想,在这个帝国里中心无法控制所有的过程与决策,必须依靠边缘地区的掌权者。在这里人们关注更多的不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问题,而首先是对地方决策者是否忠诚的担忧。帝国越是幅员辽阔,就越能看到离心力量的存在:地方行政长官和军队指挥官与居住在边缘的地方百姓打成一片或取得下属部队的信任与臣服,这就增加了他们伺机从帝国中分离出去或者通过谋反和政变夺取中央政权的危险。因此,“绝对化”——“大一统”——“同质化”——“垂直统治”似乎是帝国治理的唯一选择。

  而伯班克和库珀的《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以精心别裁的史实和缜密出奇的论证告诉读者:“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恰恰在于“差异政治”,这无疑给扑朔迷离的“帝国史学”披上了一件“新装”。

  不平等但包容的地域感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