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同一个历史时钟 改革开放中的上汽历程(2)

发稿时间:2018-12-19 18:52:33 来源:财经界综合

1986,陆吉安的时代,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孱弱的上海汽车工业,承载着党和国家、上海市民的深重期待和压力,更是中、德两国合作发展的重点项目,但面临的困境就是整个汽车工业体系几乎为零,德国媒体当时的评论说:“大众汽车好像在一个孤岛上生产。”

德国人说的没错,那时的上海,的确是一座汽车孤岛。虽然作为东方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拥有很多汽车早期发展史的痕迹,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重工业统一部署中,上海并没有得到太多支援,一汽二汽都与上海无缘。

1958年5月5日,东风牌CA71型轿车在中国一汽试制成功,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上海人就暗下决心,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工业。他们找来了一辆德国产奔驰220S轿车作为原型,反向解剖并研究,苦苦还原仿制。

那是多么艰苦的杂牌军奋斗史,当时上海所有的规模性工业企业,几乎都参与其中。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负责底盘和悬挂等部件,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负责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负责变速器和齿轮部件,上海汽车装配厂负责车身制造和整车组装。

而在这之前,这几家企业只拥有制造三轮载货车的生产经验。9月份,由于发动机实在是无法自我研制,装载了南京汽车制造厂NJ050型发动机的凤凰牌轿车,就成为上海汽车的一个历史开端。

跨越33年,仅仅生产了79525辆的这款轿车,成为了上海汽车工业伟大历史征程踏出的第一步。一直到1983年4月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制造厂组装成功,中国汽车历史的指针,才算部分拨回到了上海时刻。

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从上世纪80年代再起步的上海汽车工业,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拥有同一个历史的时钟。

危急存亡

而40年改革开放征程中,上汽人用他们的聪明、勤奋、忍重,知难而上从头做起,一步一步铸造了现在的辉煌成就。

桑塔纳项目启动时的上汽,当时还隶属于上海农机公司,其名称甚至很长时间里都叫上海拖拉机汽车厂,厂房设备大多是20年前甚至解放前的存留。经过三年的合作生产,桑塔纳项目依然停留在进口部件再组装的低端水平。

 

 

(上图:上海大众成立初期桑塔纳组装车间)

长期以往,中国承担不起这样的经营模式,中国外汇储备直至1990年前后才突破100亿美元。国产化不仅是为了平衡或减少外汇支出,主要还是要达到规模化生产,促进汽车工业的转型。桑塔纳能成功国产化,则生;不能,则死。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