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同一个历史时钟 改革开放中的上汽历程(3)

发稿时间:2018-12-19 18:52:33 来源:财经界综合

幸运的是,在国家有关部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全体上汽职工的努力下,上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汽车工业国产化道路。

陆吉安说,站在上海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上汽发展桑塔纳轿车,我也下了军令状,3年内达不到60%的国产化率就引咎辞职。”

坚持技术立厂,坚持科技创新,这是陆吉安和上汽公司从始至终的根本宗旨。陆吉安同时还身负另一个重要的职务,上海市轿车国产化协调办公室主任。在国产办的带动帮助下,围绕上汽为核心,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汽车配件配套厂,集中一切力量推进汽车部件国产化进程。经两年的努力,桑塔纳国产化突破了40%。

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是当时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上汽也获得了极大的探索空间和改革权限。

受当时经济特区的启发,陆吉安提出了“生产特区”想法,把承担国产化任务的车间从设备到人员,全部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改造。“生产特区”作为管理样板推出后,其他车间纷纷效仿,引发了全厂管理水平脱胎换骨的升华。

桑塔纳国产化的成败,关系到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的命运问题。上汽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汽车工业的新路子。“七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1:1,在“八五”期间,高达1:2。桑塔纳在全国率先建成达到当时国际高水平的零部件基地,也为后来进一步发展轿车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弹指一挥间,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已经40年了。

 

 

(上图:1983年4月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组装成功)

上海通过桑塔纳项目的引进,彻底改造了一个行业,不仅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成功打造了后来上海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而从全国范围看,上汽大众在探索中国轿车工业合资经营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为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与世界接轨的经验和成功的实践模式。

而后来的上汽通用项目,也同样成为上汽集团在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大开发中的重要里程牌。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和上海市一号工程,从打下第一根桩,到首辆别克轿车下线,仅仅耗时17个月,创下了汽车整车制造工厂的全球记录。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